爵士學習入門




1. 關於和弦


很多人學習爵士,剛開始可能買個書、找youtube影片(我也是這樣過來的),然後就看到有好多和弦要學、好多音階要學,聽不完的歌、看不完的表演,每個都彈得很順很自然、吹得唏哩嘩啦,結果最後可能還是不知道,如何做到那樣,最後又不了了之。

買書、教材,是大家都覺得要做的一個步驟,從小學習各種科目,也都是參考書、考試一路念上來,然而在缺乏前輩的指引的狀況下,許多的音樂核心精神、歷史細節,都會被忽略。

爵士和聲書,為求完整性,不免俗都會講好多和弦進行、音階介紹,這是非常理性科學式的學習,但音樂不像數學,是做完一題就可以往下繼續而是還有一個動作:

"大量反覆的正確操作(這不只說樂器練習,也包含所謂的深入聆聽)"

初學者可能都會忽略一個動作 : 在一組和弦上(可能是II-V-I),反覆的即興。

參考資料 :
爵士即興者所應作的深入探討—如何學習一首曲子
(DEEP TUNE KNOWLEDGE FOR IMPROVISERS)
http://www.chipin-kaiya.com/c/c-jazzadvise/c-jazzadvise/DeepTuneKnowledge.html

一組和絃進行,你必須長時間專心浸泡在裡面,才會體會到和聲感、聲部之間的連結,進而找到自己覺得舒服好聽的旋律線。一組進行、一組音階,其實可以當作是一組音樂語彙,語彙突然認識太多,其實並不會讓"作文"寫好,不會讓演奏突然就升級。


很多人有著"學習爵士,就是要學很多音階、看很多理論書的迷思",當
然你看到成熟的音樂家,是會用很多音階沒錯,但那是非常長久的訓練、以及認識爵士各階段的風格才可達成,且也可以常常發現很多即興,是只用大調音階就可以很精彩,所以我"現在"蠻反對一本理論書就一直K下去(以前我也是狂K書的人啊~),而爵士的入門於 :

"理解和弦前後連接的關係 & 旋律跟和弦的關係"
這兩點造就旋律如何穿梭在各種和弦"進行",其實這跟古典樂的概念是一模一樣。

聽到有學古典的朋友說想要學爵士,我一開口就開玩笑說,其實爵士跟古典的和弦是一樣的。
巴哈、莫札特、蕭邦,都有非常多的II-V-I,也是一組很經典的TSD (功能和聲),功能和聲是古典的詞喔

而爵士的功能和聲進行,又有更進階的各種古典樂沒有的進行方式(所以你可以看成是古典樂的再進化),而和弦結構,爵士又往上堆疊更多,所以會聽到甚麼九和弦、十三和弦之類,強調Tension note聲音會更亮,但其實本體還是功能和聲。(而如果學古典時更細心,其實浪漫派就開始暗藏許多有Tension note的和弦)



 (蕭邦第二號敘事曲,裡面有一個C7(13) ,有發現嗎? 但蕭邦不是爵士音樂家喔 )


而爵士也不單只有功能和聲,這部分就要從歷史慢慢來看。
總之,從功能和聲下手是個好入門的方式之一。

 (從一本講爵士Big Band風格編曲的書節錄 )

2.關於歷史

小時候跟朋友初聽外國音樂,就常有藍調跟爵士差在哪裡的問題,而這部分需要去研究歷史的演進,在和聲、曲式上的變化在哪。

完全不使用任何藍調音階,也可以是爵士樂。必須注意,爵士的根到底從哪來。
仔細研究的話,會發現爵士並不是單一樂種變化而來,所謂爵士標準曲,其實包含非常多類型。


參考資料 :
十個步驟讓你一次搞懂藍調、爵士樂跟古典樂的關係
http://www.chipinkaiyajazz.com/2013/12/blog-post_13.html

蓋希文到底是爵士音樂家還是古典音樂家?
http://www.chipinkaiyajazz.com/2015/08/blog-post_3.html

那些彷彿熟悉的旋律—對爵士樂經典曲目應有的認知(上)
http://www.chipin-kaiya.com/c/c-jazzknowledge/c-jazzknowledge/JazzStandards-1.html


發現有從藍調來、有從百老匯的歌曲來,百老匯就是非常功能和聲,有許多II-V-I、有許多Secondary Dominant(這是古典樂的大絕招之一阿),百老匯許多作曲家,也是古典跟流行都要學。


另一部分,爵士樂常常可以發現許多藍調色彩的旋律。
聽Charile Parler 的CD,也會發現一首曲子,可能會有某幾小節像藍調,而其他小節不像。

Charlie Parker- Confirmation
(00:10~00:12 的時候)



所以,可以是沒有藍調的爵士,也可以是有很多藍調的爵士,可以是只有一兩小節是藍調的爵士,所以爵士也是需要有系統、慢慢細心的學習。




蓋西文寫的曲子,許多手都被爵士音樂家( Oscar Peterson、Oscar Peterson等) 拿來用爵士樂的方式演奏。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