蕭邦的#9 與 b9


這個可能是爵士人、古典人,都沒特別注意到的一件事,也就是 : 爵士中所謂的 #9 b9 變化延伸音,在古典樂就已經開始有蹤跡了。

但這不代表爵士是古典音樂家發明的,與其說發明,不如說音樂的發展上本來就存在著許多 "延續" & "互相影響"。
請先耐著性子把這幾小節的音慢慢看完吧。
(教學步驟上,應該先不寫上和絃記號,這裡為了省版面)


這是蕭邦的幻想即興曲,如果有注意到橘色圈起來的地方,然後又稍微學過旋律與和絃間的相對關係,應該會覺得那邊寫的非常奇怪。
單就那邊改成c 小調來看 (升降記號少比較好看,一級的部分就不寫完了)。
依照譜上的寫法。
依照譜上的寫法。
依照譜上的寫法。

橘色部分是  Ab G Bb Ab 音,和絃是 G7
以爵士的音程標記,則是 b9 1  b10 b9 。
沒看錯,b10
b10
b10
b10 
(寫多遍一點,避免你以為我打錯)
這個音後來在爵士上變成 #9 的表示方式,而如果有觀察過很多 #9 的旋律用法,通常都是會跟 b9 綁在一起然後做一個下行的動作。
其實這個手法在古典樂浪漫派就開始出現了 (增六和絃上的旋律概念其實也是如此),他其實只是在屬七和絃上,使用原本的自然小調而已。這時你應該想到,旋律小調音階往下的時候跟自然小調音階一樣,這下知道為什麼一樣吧,因為旋律、旋律、旋律。
這種音形是為了服務下行的旋律線,降記號有往下趨近的概念。
而同時,也可以看到,蕭邦在b9 b13(b6)的地方 ,都是解決到 1 跟 5 。

所以在古典樂就發明Altered Scale 囉 ? 
其實並不是這樣想,重點在旋律與和絃的關係,造成各種音的引力效果,而在之後爵士把所有音都整理起來,變成 G Ab A# B .... Altered Scale 的前半部。

那這時代的用法跟爵士樂有沒有差別,差別在蕭邦不會讓Bb 音延長,一定會解決到Ab,也不會跟 B音同時attack,而Bb 前面不會有一個B音在那裡 。這下應該知道跟爵士用法的差別了。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