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取得連結
- X
- 以電子郵件傳送
- 其他應用程式
<All of Me>的和聲概念跟蕭邦夜曲開頭其實一樣的(就是大家最熟的那首Eb大調的,常常當配樂或是廣告音樂的),把<All of Me> 兩小節變一小節、蕭邦夜曲一小節變兩小節,或許就可以一探究竟。
移到C大調來看
夜曲
|C Bdim7/C | C C/B | A7 |Dm | (然後四小節一行)
|G E7/G# |Am F#dim7 |G7sus4 G7|C |
其中紅色的是中間橋梁添加、或是和聲的修飾變形,非主結構和聲(所以看出主結構和聲是很重要的能力)
|C | C | A7 |Dm | (然後四小節一行)
|G E7 |Am |G7 |C |
跟<All of Me> AB段比較一下,是不是有點看出端倪了?
|C | E7 | A7 |Dm | (然後四小節一行)
|E7 |Am |D7 |Dm7 G7 |
把兩小節框起來比對...
雖然2nd Dom7的精神是插入的概念,不要看成轉調,但現在再進階一點的看法,直接看成轉調(當然這想法在古典或爵士裡,會讓聲音比較準),或是看成"微"轉調...
我有時候會說,直接把三四小節看成Dm區,五六小節看成Am區。直接用d 小調 還有a小調來看。
|G E7| Am | 是不是很像終止式的和聲節奏?
就直接也把這個當作終止式一種吧!
(不過這比較古典感) 在流行樂很常有五六小節以Am聲響為主的手法,常常會搭配Am C#5/G# Am/G F#m7b5 這種進行。
而咖啡色區域就是C大調起承轉合的合啦,只不過一個是回到一級的終止,一個是所謂的半終止。
E7可以看成是A7的屬和絃,所以甚至看成,前四小節就是一種C大調"微"轉到d小調的過程。
當然夜曲可以看成一長串的TSD+2nd Dom7,但帶入"格式"的觀念後,就可以有更一層配合和聲節奏的想法,其實反而更抓到樂曲起伏要表達的。
留言
張貼留言